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部院动态 >> 正文
  • 讲座报道:近代科学的中世纪起源

    发布时间:2019年10月31日 阅读数量:

    20191023日下午,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、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讲师晋世翔老师,在格物楼409给法大同学带来一场“近代科学的中世纪起源”的讲座。

    晋世翔老师前不久从德国马克斯•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归来,研究领域为西方科学思想史、17世纪中西科学交流史,本次讲座是要重点讨论近代科学的中世纪起源问题。

    自上世纪初,法国学者皮埃尔•迪昂提出近代科学的中世纪起源问题以来,百余年的西方科学史研究深刻发掘了这一论题的深度和广度。晋世翔老师将中世纪科学史研究的问题划分为三个主题:“自然物的全新呈现方式”、“人工可控实验”与“自然数学化”。

    对于第一个主题,希腊早期哲人区分了“自然”与“超自然”,认为任何自然物都有一种“本性”或“自然”,只要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造成干扰,本性将使物体按照惯常方式运作。然而中世纪兴起的“圣经直解”消除了自然的象征含义,切断了物物之间的意指,从而让“物”成为无意义的、作为纯粹知觉对象的、赤裸的“物”,同时消解了经验事物的必然性,为近代科学的出现铺平了道路。

    在第二个主题上,近代实验科学的特征是对自然的人工控制与人工安排,对此的科学史研究就要回答两个问题,一是前现代 “自然”与“人工”的关系,二是近代实验科学的“人工控制、安排自然”观念源自何处?由于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,拉丁世界的经院学者逐渐形成“技艺弱于自然,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胜过后者”的共识。然而之后的炼金术理论对此进行了各方面的反驳,极大地提升了人工技艺的地位,从而摆脱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理解。

    关于“自然数学化”这第三个主题,晋世翔老师认为中世纪光学是自然数学化发展的例证,近代科学的两大传统——数学传统和实验传统,在古代光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,之后讨论了光学史中连续轮和革命论两种编史学思路,并对笛卡尔的普遍数学理念进行说明。

    最后,晋世翔老师就“文化移植”的概念,讨论了科学革命与新的社会理论的问题。人文学院的吕明煊老师就技术儒学的问题跟晋世翔老师进行了探讨。





    上一条:科学技术教学部/法治信息管理学院成功举办2019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
    下一条:讲座活动:近代科学的中世纪起源